15887873230
13888147524

有限空间的安全作业规程及危害识别

[日期:2022-06-08]   来源:云南技能培训网  作者:云南技能培训网   阅读:1420次

有限空间危害识别


在准确识别出所有有限空间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确定各有限空间存在的或者可能存在的危害。这是有限空间进入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表4-1中的第二部分就是用于帮助识别有限空间危害。在实际的危害识别中,可以将有限空间的危害分为气体的和其他的危害两大类。

需要特别小心的是,在进行有限空间危害识别的时候,人员就可能暴露于有限空间的危害环境。绝对不能事先假设有限空间是安全的。

在进行危害识别的时候,可以按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有限空间内本身存在的。

(2)作业或操作产生的。

(3)外部空间引起的。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规程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和预防事故伤亡的扩大,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一)作业前

(1)对有限空间作业应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作业人员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再进入。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2)对有限空间作业应确认无许可和许可性识别。

(3)先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4)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施工作业中涉及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5)作业前30min,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6)应选用合格、有效的气体和测爆仪等检测设备。

(7)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8)检测人员应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针对作业危害因素制定检测方案和检测应急措施。

(9)建立健全通信系统,保证作业人员能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10)配备齐全的应急救援装备。如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


(二)作业中

(1)所有有关人员均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2)加强通风。尽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为主,必要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

机械通风可设置岗位局部排风,辅以全面排风。当操作岗位不固定时,则可采用移动式局部排风或全面排风。

(3)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GB3836.1中的有关规定。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

(4)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部件都应采用封闭式屏蔽,各种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且机械设备上的局部照明均应使用安全电压。

(5)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6)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信息。

(7)当工作面的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不得强行作业。

(8)一旦发生事故,应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有效、正确的措施进行急救,并应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三)作业后

(1)清理现场。

(2)事故报告。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应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

此外,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还应该进行作业配合。作业配合是指确保作业活动中的危害不会影响到邻近的从事其他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比如,某位人员在有限空间内从事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如果未能在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就有可能成为旁边的或邻近作业人员的一个危害。

在实际安排作业活动时,应提前进行规划,以避免作业过程中的交叉作业所造成的危害。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区域进行警戒,如树立警戒栏、限制作业时间、确保人员及邻近作业人员之间的随时沟通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