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7873230
13888147524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日期:2023-04-20]   来源:云南技能培训网  作者:云南技能培训网   阅读:1499次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理解有所不同,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相应扩展,其服务内容也随之丰富,除了医院社会工作,还包含了公共卫生、健康促进、优生优育各个领域。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一)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中的规定,在国内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11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二)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作为社会工作最早的实务领域之一,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灵感来自睦邻组织运动和慈善组织运动,主要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来确定影响人们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的因素,强调针对初级预防的干预措施,注重培养个体、家庭和群体的积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重视改善环境和规避风险。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一方面通过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分析社会因素与健康问题发生率之间的联系,计划并实施基于多级预防的干预策略;另一方面强调减少与健康问题有关的社会压力,提供改善健康的社会支持。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从综合的视角理解健康问题,包括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身体、社会、情感和精神健康。其实务领域主要包括艾滋病传播的预防、儿童和老人受虐待的预防和干预、急性和慢性疾病的保健服务、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的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服务、灾害救助服务、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和妇幼保健服务等。

首先,以流行病学的方法来认识社会问题对全人类健康状态和社会功能的影响,通过健康宣传、居民动员等方式,强调初级预防层面的干预。

其次,专注于通过干预,强化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水平,以此提高他们的健康、福祉和社会心理功能,尽量减少残疾的发生和院舍化的照顾。

最后,在一个多学科的环境下,由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确保所有目标人群都能获取健康照顾和社会服务,确保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有效执行。

(三)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在服务中担当多种角色,如直接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项目计划者、评估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功能都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民众健康和满足社会需求。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在个人、家庭和群体的生活方式上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从而改善环境、预防疾病。同时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要不断评估目标群体健康的需求,确定社会因素和健康问题间的关联性,满足公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

 

二、医院社会工作实务

(一)慢性疾病与长期照护的社会工作

1.糖尿病

(1)疾病特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其基本病理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包括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临床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久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病变,少数病人有难以愈合的感染、视力急剧下降等首发症状。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式,其中饮食和运动治疗是基础。

(2)需求分析。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的认知和适应是其突出的两项重要需求,同时糖尿病患者也存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心理情绪支持、家庭支持网络重建及出院康复照护等方面的需求。

(3)服务内容。①在医疗适应方面,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患者了解和适应病情并配合治疗鼓励患者接受病情和治疗措施鼓励患者向医护人员了解病情和治疗同时向医护人员反映患者的需求,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在疾病认知方面,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治疗、康复及饮食运动等知识介绍;同时对患者疾病及治疗的认知不足和偏差进行矫正。③在心理情绪支持方面,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为患者因疾病及治疗而引起的心理情绪困扰提供支持。④在家庭支持网络重建层面,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患者家属提供资源,解决家庭因疾病而引起的各类情感困扰或家庭关系障碍为患者家庭提供社会心理服务。⑤在出院康复照护方面。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患者提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协助家属学习照护患者的能力;链接社区及医疗资源,为患者制订出院计划,使患者出院后依然能得到良好的身心照护。

2.心脏病

(1)疾病特点。心脏病是所有心脏方面疾病的统称,主要类型为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绞痛等。心脏病本身是一种心脏器官及心血管疾病,常常伴随高血压和脑卒中。

(2)需求分析。心脏病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及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是其突出的两项重要需求,同时心脏病患者也存在心理情绪支持、家庭支持网络重建及出院康复照护等方面的需求。

(3)服务内容。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医疗适应、疾病认知、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持网络及出院康复照护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缓解患者及家庭面对的压力。

3.终末期肾病

(1)疾病特点。终末期肾病是一种需要终身进行肾替代疗法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的慢性疾病。终末期肾病有很多病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最主要的两种。其他的病因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化疗、癌症以及肾脏疾病,比如肾小球性肾炎、肾炎和多囊肾等。

(2)需求分析。疾病或治疗带给终末期肾病患者诸多心理社会层面的压力。如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需求、对疾病认知的需求、情绪支持需求、家庭社会支持网络重建的需求、处理多种损失的需要(经济方面、独立性及自由度等)、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的需要等。

(3)服务内容。①评估诊断,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社会状态,确认患者优势、需求及是否符合社会工作干预的范围②咨询教育,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教育,如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疾病和治疗有关的资源和信息,鼓励患者依从治疗③危机干预,处理患者在透析和移植过程中出现的冲突;④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临终关怀;⑤康复的辅助,为患者链接康复资源,开发及管理有关康复的服务⑥团队合作,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医疗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整体服务,并就心理社会议题对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培训⑦政策倡导,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疗机构和社区机构为患者的需求作倡导,同时也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如制度层面)为患者发声和作倡导。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1)疾病特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一种特定的严重抑制人类免疫系统的疾病症候群。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患者体内每微升血中T细胞的数量<200时(正常人的每微升血中T细胞的数量>1000)即诊断为艾滋病。HIV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或输血感染)和母婴传播。“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又叫作药物的“鸡尾酒”疗法,使艾滋病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此种疗法虽然不能治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可以降低病毒的数量,延长生命、改善生命质量。

(2)需求分析。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及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是其突出的两项重要需求。由于该疾病有较强烈的社会标签作用,因此患者也存在较大的心理情绪支持、家庭社会支持网络重建及出院康复照护等方面的需求。

(3)服务内容。对艾滋病患者的成功管理取决于患者依从治疗方案和对自己疾病负责的程度,因此,促使患者依从治疗是医务社会工作者对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职责。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内容包括医疗适应、疾病认知、心理情绪支持、家庭社会支持网络重建及出院康复照护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艾滋病作为一个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疾病的预防、教育及为艾滋病患者权益倡导方面等也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

(二)妇女儿童医务社会工作

1.妇女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1)群体特点

普通育龄期女性面临生育、避孕、怀孕、不育、生产、优育和其他情绪问题。妇女疾病分为妇科与产科,主要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及妇女保健等。

(2)需求分析(以宫颈癌为例)

①疾病适应,如无法适应治疗及其副作用。如尿便失禁、呕吐,疼痛,丧失食欲等对疾病不了解、误解、不配合治疗。特别是家属要求隐瞒病情时,情形更严重。

②心理调适,性焦虑,担心影响性生活;自我形象焦虑,性角色、性能力的担忧。③经济问题,长期的医疗费用负担,形成压力及实际困难。④情绪问题,出现否认、沮丧、恐惧、无助、焦虑等心理反应。⑤家庭问题,夫妻关系负向改变或持续恶化。

(3)服务内容

①协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计划,鼓励其配合治疗,并增强其治疗信心。②疏导患者与其家属的焦虑、不安、沮丧的情绪。③转介病友或志愿者,协助病情适应。④通过病友团体提供社会支持。⑤协助医疗费的减免及申请社会资源。

⑥面对普通育龄妇女的服务包括婚前咨询、妊娠咨询、艾滋病教育与咨询、流产咨询、不育咨询、家庭和睦咨询、优生优育倡导、健康育儿及相关家庭服务等。

2.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1)群体特点。一般儿童医院的服务人群为0~14岁。考虑遗传或先天性遗传疾病,有些儿童医院就诊年龄扩大至18岁。患病期间,患儿除了要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生理不适之外,还会面临住院治疗导致其脱离原来熟悉的生长环境、与朋辈群体分离、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等困境。以上因素都可能导致儿童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和社会适应问题(如攻击性行为、社交障碍、尝试自杀等),从而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

(2)需求分析。儿童处于生命发展阶段的初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儿童在中国家庭中一般处于无可取代的核心地位,儿童的疾病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一场危机和灾难。于是,儿童患者的照顾者一般表现出较高程度的焦虑、自责、抑郁、恐惧等心理反应,同时还要面临因疾病所引起的夫妻关系障碍、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在照护患儿时出现一些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从而导致缺乏恰当的应对方式和照顾能力的不足,最终加剧问题的程度。

(3)服务内容。①对患儿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降低其对于医院和治疗的恐惧感,采用适合患儿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社会工作方法,如游戏治疗、艺术治疗等,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促进患儿情感的表达,帮助其认识疾病、适应治疗环境,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②对照顾者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帮助个体或整个家庭从疾病造成的混乱中恢复正常,将整个家庭的功能调节至正常状态。用个案或者小组的方法帮助他们处理情绪上的问题,提升其患儿照护的能力,也可采用家庭治疗来处理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的问题。另外,还可以整合相应的社区资源帮助照顾者减轻照护或者经济方面的压力,建构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急诊室的社会工作

1.工作特点

(1)急诊室的物理环境和服务环境,相较于门诊或住院病房,更容易显现出紧张、快速、高压力甚至是混乱的情境。

(2)急诊是医院工作环境中节奏最快、问题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分秒必争的地方,需要工作人员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处理果断。

2.需求分析

(1)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①患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突然,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恐慌,容易面临巨大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剧烈情绪变化。②急诊医护人员需要投入大量和紧急的医疗工作,无法抽出精力去关注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及社会情绪方面的变化,对他们的焦虑和担心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往往有心无力、无暇顾及。

(2)医疗团队及其成员的需求。急诊医护人员要独立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应对各类突发疾病和事件,生理与心理同时承受极大挑战,难以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3)急诊管理的需求。①在医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急诊室不可能接待所有患者,这时候就需要及时转介至其他部门或医院。②对一些特殊患者(如无人陪伴者),需要提供基本生活支持并联系相应社会资源,进而提高急诊工作效率,提升急诊医疗服务品质。

3.服务内容

(1)支持患者及其家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哀伤辅导等支持性服务,关注他们的心理、社会需求,缓解他们的心理危机。①急诊服务面向所有患者,由于急诊资源的有限性,医务社会工作者必须在了解患者的病情与病程、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协助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急诊救治。②当患者到急诊毒疗法(HAART)”又叫作药物的“鸡尾酒”疗法,使艾滋病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此种疗法虽然不能治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可以降低病毒的数量,延长生命、改善生命质量。

(2)需求分析。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及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是其突出的两项重要需求。由于该疾病有较强烈的社会标签作用,因此患者也存在较大的心理情绪支持、家庭社会支持网络重建及出院康复照护等方面的需求。

(3)服务内容。对艾滋病患者的成功管理取决于患者依从治疗方案和对自己疾病负责的程度,因此,促使患者依从治疗是医务社会工作者对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职责。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内容包括医疗适应、疾病认知、心理情绪支持、家庭社会支持网络重建及出院康复照护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艾滋病作为一个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疾病的预防、教育及为艾滋病患者权益倡导方面等也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

(二)妇女儿童医务社会工作

1.妇女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1)群体特点

普通育龄期女性面临生育、避孕、怀孕、不育、生产、优育和其他情绪问题。妇女疾病分为妇科与产科,主要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及妇女保健等。

(2)需求分析(以宫颈癌为例)

①疾病适应,如无法适应治疗及其副作用。如尿便失禁、呕吐,疼痛,丧失食欲等对疾病不了解、误解、不配合治疗。特别是家属要求隐瞒病情时,情形更严重。

②心理调适,性焦虑,担心影响性生活;自我形象焦虑,性角色、性能力的担忧。③经济问题,长期的医疗费用负担,形成压力及实际困难。④情绪问题,出现否认、沮丧、恐惧、无助、焦虑等心理反应。⑤家庭问题,夫妻关系负向改变或持续恶化。

(3)服务内容

①协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计划,鼓励其配合治疗,并增强其治疗信心。②疏导患者与其家属的焦虑、不安、沮丧的情绪。③转介病友或志愿者,协助病情适应。④通过病友团体提供社会支持。⑤协助医疗费的减免及申请社会资源。

⑥面对普通育龄妇女的服务包括婚前咨询、妊娠咨询、艾滋病教育与咨询、流产咨询、不育咨询、家庭和睦咨询、优生优育倡导、健康育儿及相关家庭服务等。

2.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1)群体特点。一般儿童医院的服务人群为0~14岁。考虑遗传或先天性遗传疾病,有些儿童医院就诊年龄扩大至18岁。患病期间,患儿除了要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生理不适之外,还会面临住院治疗导致其脱离原来熟悉的生长环境、与朋辈群体分离、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等困境。以上因素都可能导致儿童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和社会适应问题(如攻击性行为、社交障碍、尝试自杀等),从而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

(2)需求分析。儿童处于生命发展阶段的初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儿童在中国家庭中一般处于无可取代的核心地位,儿童的疾病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一场危机和灾难。于是,儿童患者的照顾者一般表现出较高程度的焦虑、自责、抑郁、恐惧等心理反应,同时还要面临因疾病所引起的夫妻关系障碍、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在照护患儿时出现一些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从而导致缺乏恰当的应对方式和照顾能力的不足,最终加剧问题的程度。

(3)服务内容。①对患儿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降低其对于医院和治疗的恐惧感,采用适合患儿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社会工作方法,如游戏治疗、艺术治疗等,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促进患儿情感的表达,帮助其认识疾病、适应治疗环境,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②对照顾者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帮助个体或整个家庭从疾病造成的混乱中恢复正常,将整个家庭的功能调节至正常状态。用个案或者小组的方法帮助他们处理情绪上的问题,提升其患儿照护的能力,也可采用家庭治疗来处理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的问题。另外,还可以整合相应的社区资源帮助照顾者减轻照护或者经济方面的压力,建构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急诊室的社会工作

1.工作特点

(1)急诊室的物理环境和服务环境,相较于门诊或住院病房,更容易显现出紧张、快速、高压力甚至是混乱的情境。

(2)急诊是医院工作环境中节奏最快、问题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分秒必争的地方,需要工作人员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处理果断。

2.需求分析

(1)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①患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突然,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恐慌,容易面临巨大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剧烈情绪变化。②急诊医护人员需要投入大量和紧急的医疗工作,无法抽出精力去关注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及社会情绪方面的变化,对他们的焦虑和担心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往往有心无力、无暇顾及。

(2)医疗团队及其成员的需求。急诊医护人员要独立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应对各类突发疾病和事件,生理与心理同时承受极大挑战,难以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3)急诊管理的需求。①在医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急诊室不可能接待所有患者,这时候就需要及时转介至其他部门或医院。②对一些特殊患者(如无人陪伴者),需要提供基本生活支持并联系相应社会资源,进而提高急诊工作效率,提升急诊医疗服务品质。

3.服务内容

(1)支持患者及其家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哀伤辅导等支持性服务,关注他们的心理、社会需求,缓解他们的心理危机。①急诊服务面向所有患者,由于急诊资源的有限性,医务社会工作者必须在了解患者的病情与病程、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协助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急诊救治。②当患者到急诊患者的自我心身康复能力。

(3)心身疾病的综合防治。①帮助患者提高自尊,促进其不良情绪的转化,改变不合理认知和不适应行为。②鼓励心身疾病患者学习新的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对未来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③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实现心身全面健康的目的。④对于心身疾病患者本人则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改变其某些原有的传统观念,从单一的传统治疗模式中走出,让他们主动参与治疗,采取积极药物、饮食运动、放松及心理行为调节等综合防治措施,这样才能有利于该类疾病患者的早日康复。

(二)社会工作在精神卫生领域的作用

1.工作角色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疗机构“全人服务”理念的补充,其角色从不同角度、层面可分为很多种,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可以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来叙述

(1)微观层面指在精神科医疗机构和社区中从事精神卫生临床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其角色是诊断者、辅导者、教育者、倡导者、转介者和协调者。

(2)宏观层面主要指更多在政策服务方面的角色,包括行政者、推动者和研究者。

2.服务内容

(1)针对住院患者而言,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①住院适应②心理支持③各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区康复)整合.

(2)针对精神病患者家属而言,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①减轻照护者压力②获得精神疾病知识辅导和支持。

(3)针对社区精神康复而言,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①普及精神健康知识②开展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训练③社区资源链接④提供咨询⑤开展转介工作。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