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7873230
13888147524

2019年10月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题及详解(三)

[日期:2019-10-11]   来源:云南技能培训网  作者:云南技能培训网   阅读:1843次
201910月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  模拟试题及详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 

A.态度   B.情感 C.情绪   D.认知 

答案】C

【解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一定的态度所引起的,属于情绪。 

2.下列不属于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是(  )。 

A.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 

B.对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途径等的讨论 

C.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等进行研究 

D.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进行研究

【答案】B(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解析】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主要阐述与高等教育教学有关的共同的学习心理规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②对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需要的培养途径,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等的探讨;③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等的探讨。B选项属于教学心理研究。  

3.教师威信的形成,有多个因素在起作用,下列不属于作用因素的是(  )。 

A.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                 B.教师良好的仪表和生活作风 

B.教师对“差生”比对“优生”更关心  D.教师言行一致 

【答案】C(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解析】有威信的教师在性格特征上严肃认真、善良、机敏、富有同情、公正、有耐心、镇定、坚毅、果断、言行一致;在工作作风上,保持一贯性;能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在道德上没有被指责的缺点;对学生循循善诱,当学生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有不合于教育目的的表现时,教导的方式是以启发诱导为主,把教育上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需要;在教育有问题的学生时能适时地抓住转机,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变;处理矛盾时能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但防止激化;平时工作中注意避免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和不合理的要

求,不凭主观臆测办事,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冷嘲热讽。  

4.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 

A.动作技能   B.概念学习 C.言语信息   D.辨别学习 

【答案】B

【解析】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学会用圆规画圆属于这一类学习。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机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答案】B

【解析】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教师与家长的期待是外部动机,也是一种低级动机,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性才能起作用。  

6.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  )接近。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产生式理论   D.学习定势说 

【答案】A

【解析】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心理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心理官能(指记忆、思维等一般心理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而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这种说法与皮亚杰的观点相似。  

7.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

A.更多地通过直观和经验进行思维 B.思维更注重现实 

B.思维灵活但缺乏预见性         D.思维成为自己活动的对象 

【答案】D(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解析】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包括:①通过假设和理论观念进行思维;②思维更加全面、灵活、有预计性;③思维发展的形式化与命题性;④思维成为自己活动的对象;⑤青年的思维更注重未来。  

8.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答案】A

【解析】通过遗忘曲线可以看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9.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答案】B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属于组织策略中利用图形的方法。  

10.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  )。 

A.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B.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C.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D.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训练 

【答案】D

解析】创造力的培养在于创造意识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个性的培养和创造机遇的把握。而所有这些都基于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训练。  

1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答案】A

【解析】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像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是认识(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活动的操作系统。动机、情感和意志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12.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权威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1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A

【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14.大学生职业辅导的首要任务是(  )。 

A.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B.帮助学生了解职场

C.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D.求职技巧指导 

【答案】A

【解析】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主要有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职场、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和求职技巧指导。由于自我了解是职业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也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是职业辅导的首要任务。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15.智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陈述性知识、认知策略和(  )。 

A.心智技能      B.特殊技能       C.元认知     D.程序知识 

【答案】A

【解析】智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陈述性知识,包括符号、概念和命题三个层次;认知策略,即学习策略,也包括元认知策略;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既是概念和命题有效学习的条件,也是概念和命题转化为学生能力的重要保证。这样的教学目标类型确定了,教学策略的选择就有了科学依据。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______和______。 

【答案】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2.认知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______。 

【答案】认知结构查看答案  

3.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答案】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查看答案  

4.学习的迁移现象是多种多样,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正迁移;负迁移查看答案  

5.人们运用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

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______。 

【答案】思维过程查看答案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6.______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 

【答案】全面认识自我查看答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大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有何特点? 

答:大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一系列的与人类的一般学习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要开始分系、分专业,在某一专门领域从事深入的学习和提高。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应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热爱,形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树立献身专业的志向,既要在本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内博览群书,又要对本专业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培养成国家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生产、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要求。 

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由于大学生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因此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都安排了实验、实习、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环节,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为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单靠几个星期或两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临床实习、生产实习是不够的,还应在平时学习中,经常同社会、同实际工作部门联系。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但要掌握本专业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了解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教师在阐述某一学科内容时,经常向学生介绍一系列互不相同的理论和观点,但其中没有一种观点或理论目前已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把这样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引入大学生学习内容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机,帮助学生认识发现真理的过程,培养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答: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 

2)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有时有助于解决问题,有时妨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3)原型启发与联想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4)情感与动机状态 一般而言,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 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但动机过强,也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 

5)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3.简述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答: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跨入大学之后,个体不但经常主动地把自己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而且还常常自觉参照书本或宣传媒介中学者、名人和英模等的品质,力图将社会期望内化为自我的个性品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2)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 自我评价即个体对自我(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所作的某种判断。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随着年级的上升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表现出两种片面性:一是“高估自我”,一是“低估自我”。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存在着高估自我的倾向,主要是因为大学生自信心强,富于自我想像,优越感强,自尊心强,但认识水平尚不高。部分大学生存在低估自我的倾向,主要的原因有:自我期望水平偏高,使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距离较大,从而容易引起对现实我的不满,而理想自我又较难实现;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大学生对自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过强的自尊心、社会适应能力差、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健全、缺乏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和方法等。 

3)自我概念的变化 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①自我概念的丰富性。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中学生倾向于笼统的描述。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②自我概念的完整性。大学生重视自己的身体和外表,更重视自己的智力才能、意志品质、气质性格、社交能力、活动成绩等,其自我概念已日趋完整。 

③自我概念的概括性。大学生对自我倾向于做更抽象概括和全面的描述。

④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较少受到偶然情境因素的影响,不太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4.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答:态度和品德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1)态度与品德的联系 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2)态度和品德的区别 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某学生可能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品德不良。 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反应”,即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评价”,即按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某种价值;“组织”,即价值标准的组织,判断各种不同价值标准间的联系,克服其间的矛盾和冲突;“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使之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上述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总之,态度和品德有一定的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属于同质的问题,所以不能对二者做严格区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论述大学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能力主要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答:大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材、讲课与学生构成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必须具有高等学校的教育能力;大学教师根据每一个人的学科特点进入一定的教研室集体,发挥专业教师的整体力量,研究教学与科研问题,讨论完成力量,研究教学与科研问题,讨论完成教育与教学任务的措施和方法,因而需要具备作为集体成员的社会心理因素和能力。大学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能力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 

1)系统地掌握教材和讲课的能力 系统地掌握教材就是以高等学校教学理论为基础,对一门学科的教材预先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有关这门课程的概念、定义、原则和法则的规律性系统;在规则、指令和证明手段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的周密思考,对教材的各个章节进行启发式的探索研究,采用专题论证的方式解决教学的关键或重点部分。因此,教师应从教材的内容、表达形式、讲解的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考虑。

对高等学校教师讲课的要求是:内容丰富,有思想性、逻辑性、论证性、信息的新颖性、言语的表现力,并启发学生思考。 

2)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师讲课时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一种独白的语言,这种语言属于口头语言的一种(另外一种口头语言为对话语言),口头语言的特点是口语中的词和句子的发音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连贯地进行,词与词之间不能过分延长,否则会使听众理解困难;口语中的句子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适当地安排,以免影响言语的流畅。口语的有利条件是可以利用言语的辅助手段和表情。独白语言比对话语言要求更多的预先思考,选择更恰当的词汇,内容上要求组织完整,注意主次和前后严密的逻辑连贯性和修辞的准确性,不能有语误,不能随时修正。其特点有以下三点: ①口语有很强的表现力。在言语中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手段来表现言语的机能,人们对言语的影响进行着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感知与理解言语的语言特征。 ②教师表达的言语应清晰易懂,信息不要过多。要给学生思考讲课内容的时间,使他们能把讲述的信息转换为表象和概念。 ③教师讲课的语速每分钟不要超过60~70个词,学生才容易接受和理解。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3)了解学生的能力 教师需要经常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的活动状态,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的分配广度大,思维灵活,在教学过程中能从教材迅速转向学生,又从学生迅速地返回到教材,及时地不断改组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大学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通过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或理论与应用问题加强智力探索的讨论,通过讨论了解学生。②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愿望。 ③注意学生的知觉、思维、情绪表现和意志行动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学生怎样记忆、理解,哪些部分容易掌握,哪些材料容易忽略或遗忘,是否善于抓重点和系统化。④根据学生的情况考虑影响教学或讲课的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 因此,了解学生有不同的水平,较低的水平是从学生的外部表现评价学生怎样听课,教师通过观察获得有关学生心理活动的信息;较高的水平是把复杂丰富的教材内容改组成简明易懂的方式,把难点分散开来,提高学生识记、辨析和概括的能力。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4)组织才能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才能,周密地拟订教学工作计划,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完善课堂常规,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统计、检查和总结,而且还要具有准确的时间感,使教学的全部活动有准备地按计划进行。有经验的教师具有组织学生班集体活动的能力,他们具备的心理品质有三: ①上课时注意的分配广,能照顾到全班和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能完成几件事情,包括自己的语言、学生的活动(如记笔记)、讲述的内容、学生的问题与时间分配等。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持镇静,不紧张,有敏锐的观察力,熟练地掌握教材,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②思维迅速,能准确地判断情况,对刺激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持精力充沛、充满信心、聚精会神的精神状态。而精神迟钝、萎靡不振、忧心忡忡、注意力分散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精神涣散,组织松懈。 ③记忆品质的准备性,随时能从知识的贮备中调用所必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灵活、机智的教育才能。  

2.论述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它的构成及其培养方法分别如下:

1)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像。 ①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直觉思维是依靠直觉突然地看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预感到问题或情境的意义和结果,并直接指向目标。直觉思维过程,没有明显的分析活动,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分析思维进程完全不同。 ②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辐合思维遵循单一的模式归一地求取答案,思维过程就是要明确地指向这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假定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思维的方向往外发散,寻找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 ③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抽象思维指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指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当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弱时,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阈限,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 ④再造想像基础上的创造想像。想像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像。通过想像,把概念与形象、具体与抽象、现在与未来、科学与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再造想像是根据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而相应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人脑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②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

(更多资讯添加张老师微信:zsf19910720)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